以前,在中國人的公共空間里,主導的人物是領袖、干部和群眾,壓倒一切的活動內容是宣誓、口號和報告。那時候的公共空間,其實只是“公家空間”。改革開放以后,在公園、街道等“公用空間”里,群眾的自發(fā)性活動開始回歸,而且花樣繁多。進入新世紀,中國各個城市中規(guī)模宏大的廣場遍地開花,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人缺乏公共空間的缺憾,但真正意義上的“公共空間”,卻從虛擬網(wǎng)絡中抽出最稚嫩的枝芽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全國24小時熱線電話:86 10 6126 2911/6126 8611 京ICP備18045971號-1